当一批新锐品牌靠种草起来后,“种草”似乎成为了营销神话,让品牌纷纷顶礼膜拜,这其中就包括那些传统的大品牌。它们兴致勃勃地拿出一笔预算,准备在广袤的社交土地上大干一场,但遗憾地是最后地结果往往都是败兴而归。
这些大品牌为什么就“种不好草”?这篇文章,我结合自身服务的一些大品牌经历,观察并分析它们在做所为“种草”时的一些做法,总结了4大根本原因。
一、仍然在用广告传播的那套思维做“种草”
传统做marketing的人,应该对这套广告传播的操作都非常的熟悉:找广告公司想big idea,再延展出视频、海报等内容物料,然后再通过明星、KOL、硬广把这些物料给散播出去。
大部分品牌今天在做种草的时候,仍然在毫不犹豫地贯彻这套操作。这就是我觉得它们做不好种草的最大原因,因为从思维上就是不对的。
长期看我文章的人应该知道,不论是我之前写的《当我们说内容种草的时候,种的到底是什么?》,还是《关于内容种草营销的18个知识点》,里面都着重强调了一个最为关键的思维,那就是:种草的时候,越少显露品牌痕迹,越好!
因为种草,本质上是一个消费者之间口口相传、互相推荐的口碑营销过程,最讲究的就是“真实”。
试想当消费者看到的都是品牌精美之作的明星海报、TVC,他们怎么可能跟朋友推荐,难道说“诶,我告诉你哦,今天我在一个广告中看到谁谁谁推荐的精华”嘛?
我记得曾经有个品牌客户找到我们说要做一波内容种草,看产品介绍感觉是挺有潜力的。
但brief却是让我们想一个创意概念,然后再基于这个概念去发散指定明星的视频脚本,给的reference都是其他品牌拍的那种有点viral情景性质的短视频。
我当时就跟他们说,这根本不是要做种草啊,就是一个广告传播campaign嘛!如果你们真的想做种草,那与其花这么多钱拍一些品牌视频,还不如想想怎么请到更多真的会用这个产品的明星、KOL,让他们用真实生活中使用产品后的角度来分享。
所以,想要做种草的品牌们,不妨先忘记那套脑海中的广告传播思维吧!
二、缺少,或者没有找出,值得种草的货品
这点也是最为致命的,因为做种草的出发点,就是货啊!很多品牌找到我们说要做种草的时候,我们都会先问:“诶,那我们这次种草的货品是哪款啊,有具体卖点介绍嘛?”